第(1/3)页 洪武二十九年秋,季风掠过暹罗湾的海面,掀起层层浪涛。 朱高炽身着银甲,立于南洋水师旗舰“大明号”的甲板上,身后是绵延数十里的战船阵列,船舷两侧的火炮在阳光下闪着冷光。 “传我将令,水师主力沿暹罗湾北岸进军,先取暹罗南部重镇尖竹汶,打通通往都城阿瑜陀耶的水路!” 随着他一声令下,水师战船扬起风帆,如利剑般划破海面,朝着暹罗腹地驶去——这场针对叛逆藩属的伐罪之战,正式拉开序幕。 按照战前部署,大明此次伐暹采用“三路齐进、合围都城”的战略。 朱高炽亲率的南洋水师主力为东路,从占城港口出发,沿暹罗湾发起正面进攻,依托水师的炮火优势扫清沿海防御,同时控制暹罗的海上补给线;交趾布政使盛庸率领的两万步骑为南路,从交趾布政司西南部边境出发,由东向西穿越真腊边境,与真腊军汇合直插暹罗东部平原,目标是攻占暹罗东部重镇乌汶,切断其与东部部落的联系;镇守云南的名将沐英则率领三万滇军为北路,从云南南部的车里宣慰司出发,翻越高山密林,由北向南突袭暹罗北部重镇清迈,直击暹罗的后方腹地。 三路大军中,朱高炽的水师进展最为迅猛。 暹罗湾沿岸的海防据点,不过是些用粗壮原木搭建的简陋堡垒,木墙外侧仅裹了层薄铁皮,别说抵御炮火,就连寻常攻城锤都未必能挡得住。 而朱高炽麾下南洋水师的舰船上,架着的正是大明最新研制的洪武大炮——炮身由精铁铸就,长逾丈许,炮口粗如水桶,填装的铅弹足有孩童头颅大小,炮尾引信点燃时,火星迸溅,轰鸣声震得海面都在颤抖。 当第一发炮弹从“大明号”旗舰上呼啸而出,带着刺耳的破空声砸向尖竹汶港的堡垒时,整个港湾都仿佛被按下了震颤的开关。 炮弹狠狠撞在木墙的铁皮上,瞬间将铁皮撕裂成扭曲的碎片,原木搭建的墙体如纸糊般轰然塌陷,木屑与碎石裹挟着守军的惨叫四处飞溅,堡垒顶层的瞭望塔更是被直接轰断,整座塔架带着上面的士兵砸进海里,激起数丈高的水花。 紧接着,数十门洪武大炮齐齐开火,炮声连成一片,如惊雷滚过海面。 密集的炮弹像暴雨般落在堡垒群中,有的直接轰穿木墙,在堡垒内部炸开,将守军的营房、兵器架炸得粉碎;有的落在堡垒周围的防御沟里,泥土与积水被掀上半空,原本的屏障瞬间变成了坑洼的烂泥地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