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社会责任资金。 指的是除了以上那些款项,学校还需自己去拉社会资金,也就是企家人,或者个人对各项学术研究的投资。 学校老师的资源有限,这项任务一般都是校领导自己去完成目标,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以前毕业的优秀校友。 陈勤之上了新闻联播,本地的企业家,以及汉城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就都来给学校搞投资了。 周昌平他们不止超额完成了今年的任务,就连明年后年的任务都有了着落。 陈勤之带来的效益,几个领导一商量就给他们小组拨了20万。 陈勤之他们小组一共有三个人,他,向伟,还有一个是康北海,学校里的老教授。 一般情况下,大家都是打配合一起搞合作,一个老教授带两三个小年轻。 老教授有技术,小年轻们有体力,时间精力充沛,互补长短。 这20万的研究资金,周昌平没有找康北海商量,而是直接找陈勤之说这事,可见陈勤之如今在他心里的地位,在学校里的地位。 周昌平的话,陈勤之说:“行,那我跟康老向老师商量一下。” 结果和康老向老师商量的时候,两人说:“勤之,这事听你的,你安排就行。” 陈勤之说:“那搞两台新设备怎样,一台离心机,一台生物安全柜。” 实验室里的设备,陈勤之是从30年后过来的,他哪能看得上眼,特别是生物安全柜,那已经都起不了多少保护作用,怕后期有隐患,对学生和实验材料都不好,赶紧先换了吧。 “行,都听你的。” 康老和向老师同意了买设备,陈勤之就给杨安娜打了电话,说要一台离心机和一台生物安全柜。 杨安娜在那边听笑了:“陈教授,你这钱怕是不够,没能加入拜耳,我真替你惋惜。” 20万买医疗设备,这能顶什么用? 这样的研究条件,能研究出什么? 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大家只给学校投资了研究资金,并没有真正去涉足医药行业,周期太长,投入太大,有实力的极少,也不愿意担风险。 一个项目的前期投资,恐怕就能清空你的账目,甚至负债。 投资学校,搞个十几二十万意思一下,还是没有问题的。 陈勤之说:“你们有设备,你能操作。” 他们有制造技术,给个成本就差不多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