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与朱高燧自幼长在北平不同。 朱高炽生在南京,小时候也在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,七八岁去了北平,后来又与朱高煦一起回南京读书。 时间大概在洪武二十三年左右,直到洪武二十八才离开京城去北方。 而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。 因此朱高炽和朱高煦应该是见过朱标长什么模样才对。 但那时朱标为皇太子,要么在乾清宫帮父亲处理国事,要么代替父亲出巡地方,地位非常高。 相比之下,朱高炽和朱高煦当时不过十多岁,虽然是燕王之子,可那时候跟他们一起上学的还有其他几个王府的儿子。 老朱最在意的是他与马皇后生下的五个嫡子,所以只安排四府子嗣来南京读书。 如此秦王府、晋王府、燕王府、周王府四府十多个嫡子庶子整日厮混在一起,天天打闹玩乐。 平日里他们几乎见不到朱标,只有祭祀庆典、逢年过节等重要日子,才可能偶尔见一面,且还是中年朱标。 这使得年轻的朱标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,根本认不出来。 毕竟在朱标二十六岁的时候,里面最年长的朱高炽也才三岁,怎么可能记得大伯年轻时候长什么模样? 恐怕这么多年过去,在平时基本见不到面的情况下,中年朱标的模样他们都已经忘了。 然而他们忘了,大朱棣却不可能忘。 因为青年朱标是与朱樉、朱棡、大朱棣、朱橚等几个亲兄弟待的时间最长的时候。 那记忆里的模样,大朱棣看得真真切切,与印象当中没有丝毫区别。 所以大朱棣惊恐了。 虽说如今他已经大权在握,又得到了父亲的承认,但刻在骨子里的恐惧,依旧让他不敢与大哥对峙,乖乖地跪下。 毕竟。 年幼时寄人篱下,父母不在身边,长兄如父,是大哥一手将他们拉扯带大! 这份恩情,大朱棣即便后来写小作文摸黑,可至少眼下不敢忘。 “大大哥?” 朱高煦牙关打颤,顿时明白眼前的是谁了。 还是朱高炽反应快,肥胖的身躯马上也跟在朱棣身后跪下道:“侄儿见过大伯。” “侄儿见过大伯。” 朱高燧也马上跪了下来。 朱高煦亦是颤抖地跟着跪下。 姚广孝自然也跪在一旁。 不过他却没有害怕,只是瞪大了眼睛,好奇地打量。 死人复生,还是孝康皇帝,着实让人惊讶。 “老四,出息了,做皇帝了。” 朱标笑了笑,接着嘴巴蠕动了一下,最终没有说别的话,只是上前把他拉起来道:“我这么让你怕吗?” 大朱棣见他似乎不是来兴师问罪,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几分,连忙说道:“大哥,高煦不认识你,言语当中有冲撞,还望不要见怪。” 朱标摆摆手:“我还没那么小气到与小辈计较的程度。” 说着他上下打量道:“你是怕我与朱高煦计较,还是怕别的什么东西?” 大朱棣陪笑道:“这家伙自幼就乖张,父亲也是不喜他,打死了都活该,只是我心中有愧。” 有愧是真,但害怕也是真。 如果只是简单的死人复生,且威胁到了他的皇帝地位,大朱棣不介意让他再死一次,哪怕是他的亲大哥。 可架不住老朱也还活着,而且他们的背后似乎还有个恐怖的势力,大朱棣绝对惹不起啊。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大朱棣现在的表现,其实也是在给朱标一个态度——大哥,我在心里可是一直很尊敬你的。 “好了,没有什么好愧疚的,允炆的事父亲已经盖棺定论,他自己咎由自取,我也不怪你。” 朱标有些话本来已经到了嘴边,最终还是咽了回去,脸上一副不在乎的表情说道:“如今你也成了皇帝,我虽是你大哥,也不至于苛责你几分。不过我其余孩儿” 大朱棣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态度,发现他并未盛怒,便赔着笑脸,把他拉到自己座位上说道:“大哥放心,侄儿们都很好,我没有一点亏待。况且大哥一日是大哥,终生是大哥,长兄如父,小时候若非大哥拉扯,我们几兄弟恐怕早就死了。” 朱标看他态度真诚,心情也稍微舒坦了点,顺势坐在了那位置上道:“如此甚好,你们都站起来吧,都跪着也不像话,该坐就坐,云峰,你也坐下。” 朱云峰就拉着大朱棣从桌案上离开,大朱棣坐到了刚才朱高炽坐的位置,朱云峰坐在了他对面,之前朱高煦的位置。 其余人自然就只好往后延续坐了一排。 等坐下后大朱棣就试探性问道:“不知大哥这次过来是?” “父亲让我过来跟你说一声。” 朱标瞥了眼众人。 朱高炽一脸憨厚地看着他。 朱高煦额头冷汗直冒。 朱高燧在侧旁观。 姚广孝则眼观鼻鼻观心,似乎神游外物。 他便继续道:“年关到了,父亲说要与母亲一起过来一趟,看看孩儿们。你让各藩王都携带着家眷进京,与父亲母亲见见面,说说话,聊慰一番他们的相思之心。” “母亲也还活着呢?” “活得好好的。” 第(1/3)页